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新智能身份證的迷思(梁偉峯)

By on January 14, 2015

本文作者梁偉峯為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相信大家出入境時經常會使用智能身份證的e-道服務,這服務不經不覺已經實行了近10年。而港府早前公布,擬於2018至2022年為市民更換新一代智能身份證,估計需花費29億元。本來這是一項普通的行政安排,但在消息公布後,坊間議論紛紛,更涉及不少陰謀論;筆者作為資訊科技界一分子,希望藉此跟大家討論當中一些迷思。

保安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新智能身份證將加強晶片的保安性能,並引入無線傳輸技術,加快資料檢索速度,可儲存解像度更高的相片,同時也會提升耐用度。

未全面諮詢業界

入境處更表示,歐洲已檢獲類似香港智能身份證物料及防偽特徵的假證,因此若不加入新的防偽特徵,假證數字可能會上升。

本來從科技角度出發,一件科技產品推出近10年,要更新及加入更多新科技元素是無可厚非;但值得留意的是,港府今次在新身份證的功能設計上,並無進行業界諮詢,跟當年首次推出智能身份證的安排截然不同。筆者還記得,入境處當年曾詢問業界應否在智能身份證加入付款功能,最後業界的共識是科技尚欠成熟,不建議加入這項功能。

從另一角度看,現時全球的政府服務都強調「透明化」,務求推出的公共服務能獲得市民支持,可惜港府近年推出不少服務前都欠缺全面諮詢,終招致市民激烈反對。

尤其這次換新身份證的措施來得太急,亦欠缺公眾討論,例如未來推出的智能身份證,在科技上的選擇是否恰當,現時似乎沒有數據能夠支持。雖然筆者明白,入境處去年10月已完成關於換新身份證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但由於涉及的持份者是全港700萬市民,若想讓他們更安心地支持這項計劃,則更高透明度的資訊是不可或缺。

至於在技術層面,最應加入哪些功能?是否需要無線傳輸技術?會否損害個人私隱?其實港府若肯花時間做多一些調查,便應知道即使是近年推出的「非接觸式付款」如NFC(近場通訊)及Mobile Payment(手機付款),市場反應亦非一帆風順,市民仍處於學習及接受階段,跟八達通未可相提並論。

總的來說,筆者支持及同意香港需要一套更完善、可靠及快捷的出入境系統,當中包括身份證明文件如身份證、護照等,但最重要是能獲得全港700萬持份者支持,這個科技項目才可有理想效果。

更多梁偉峯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