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月球計劃」談起 (沈旭暉)
特朗普政綱中,哪一項最可能落實?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其中一項相對容易的,就是「重返月球」。
那些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gram)曾先後6次登月,不過耗資巨大,美國政府、國會不久就對龐大經費很有意見。NASA內部不同科研項目之間,一直爭奪撥款,導致NASA項目以不穩定著稱。在喬治布殊年代,曾希望美國在2020年前後重返月球,NASA為此專門成立了新的登月計劃「Constellation」。然而奧巴馬上台後,卻以「It has been done」為由,把這一計劃擱置,改為致力於處理全球氣候變化,對NASA的撥款也逐漸向地球氣候監測方向傾斜,任內增加了氣候變化研究經費50%,登月則遙遙無期,改為鼓勵私人企業發展「太空旅遊」取代。
發揮美國領導力
建立「月球殖民地」的想法,目前依然是科普故事,但就「登月」本身,美國自然不存在技術問題。在共和黨控制兩院下,NASA 經費的更改,也不存在太多程序問題。何況奧巴馬政府否決「Constellation」時,國會只是把製造巨型火箭、軌道艙的經費「凍結」、而非「撤銷」。NASA只需要再得到相關撥款,甚或由別國承擔款項,特朗普「重返月球」就可推行。現任 NASA主管博爾登(Charles Bolden)將於明年1月退休,媒體預測的熱門接班人都是「重返月球」支持者,例如曾參與起草「美國空間探索復興法案」的布里登斯廷(James Bridenstine)議員,或曾負責NASA與喬治布殊政府協調溝通的佩斯(Scott Pace)。
特朗普若成功「重返月球」,對「太空國際關係」自有深遠影響。航天技術是美國引以為傲的硬實力,但阿波羅計劃之後,就無以為繼。以「國際空間站」為代表的美俄歐合作太空科研,乃國際合作典範,但只服役至2020年。目前俄羅斯、中國等各自有登月計劃,航天新秀如印度、日本等也在發力。佩斯受訪時直言,NASA「可以、並且應當成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工具」,發揮美國領導力。假如美國在下一輪太空競賽搶佔先機,為登陸火星等更宏偉的計劃奠基,也符合特朗普的口號「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至於代價,自然是美國曾經對改善氣候變化的承諾;但其他國家除了無可奈何,還能怎樣?
其他沈旭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