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時代香港市場堪稱小而美?
年前新浪一篇文章「香港人為什麼不愛互聯網創業」,在身邊的創業圈子裡引起了廣泛迴響。文章作者的論點可以簡單總結成,市場小、沒風投、香港人不了解內地,也沒那麼了解國外。坦白說,可謂一矢中的。這些年香港在互聯網方面的貢獻,彷彿就只是提供中國互聯網企業納斯達克以外的最佳海外上市選擇,在startup產出育成方面乏善足陳。一直以來連我自己也認為香港互聯網創業可取的只有營商手續簡單,稅務友善,和科技產品迭代迅速寥寥數點,然而最近一個叫GoGoVan(高高客貨車)的電召貨車應用的創辦人第一手的經驗卻讓人重新思考在國內巨頭O2O打起燒錢肉搏戰的時候,香港創業的一些隱形另類優勢是否開始變成香餑餑。小而美市場空間尚有頗多,一切端看團隊的策劃執行是否得當。
關鍵是尋找小中見大的市場機遇
先來看看香港市場太小的迷思,這個主要是衝著700 萬人口封頂的市場容量而來,慣性思維認為潛在用戶基數不足以撐起一家像樣的互聯網企業。把市場簡單與人口劃上等號似乎是互聯網業者特有的習慣性思維。其實本地的小只是因為對比大陸市場而言,對需要大量用戶支撐的純線上平台商業模式來說香港市場無疑過於狹小,但輕易斷言市場規模不足以支撐其他互聯網商業模式卻流於輕率。至少以香港市場的一些特徵來說對O2O 應該有著不錯的潛質,因為O2O 模式本身的擴展在內地就很容易受到每個地域的用戶群體文化落差影響。反而人口基數較小的國家因為購買習慣和文化因素反而形成比較大的市場。君不見韓流音樂主打的海外市場往往是日本而不是美國。全因為日本人沒有經過Napster 洗禮大部分人仍然習慣購買CD,反而美國人早就擁抱iTunes 音樂下載消費模式而不願再花錢買貴價CD 就是一例。和身邊大陸海歸朋友聊天,大家都察覺香港和某些傳統的已發展國家的服務業其實仍然大量停滯在web1.0 時代。這是因為傳統既得利益集團已經進行長年的渠道壟斷,然後這些城市的急促生活節奏又養成了種種人們習以為常絲毫不加思索的傳統付費行為,可以說這一切都等待著O2O startup 打破條框的顛覆釋放。去問任何一個香港留學的國內生,香港的各種零碎服務業一般收費不菲之餘且有欠透明和效率。裝修、貨運、打印、設計、本地導購等等都有很多不勝枚舉的例子,資料取得竟然仍然停留在討論區,有的甚至欠缺最基本的互聯網資料整合。個人覺得正是這種市場才給O2O 保留茁壯成長的空間,情況一如越早發展的城市會有更多老城改建項目可供切入一樣。
媒體的態度和營銷成本的考量
出了產品體驗以外左右創業成功率的最大的因素莫如營銷成本和曝光度。營銷是初創企業早期最大支出,本來線上推廣成本遠低於線下乃是互聯網創業的王道,然而這幾年國內各種電商大潮爆發之下各種流量成本直追先進市場。至於其他成本較低屌絲常用的推廣手段,例如社交網絡、短信、傳單等由於國內長期氾濫成災,推廣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再說本來一線城市就已經長期處於各種廣告疲勞轟炸當中,現在騰訊阿里之間的全面戰爭席捲O2O 領域,O2O 急速淪為靠傍大款拿錢砸的遊戲,小團隊根本玩不起。相較之下,這幾年海外社交網水軍由於孟加拉,巴基斯坦的Click Farm 參入而成本大降,社會化營銷性價比有所提高。再者很多O2O 易於切入的行業裡由於寡頭長年壟斷傳統渠道,造成鮮少有推廣競爭的現象。就以GoGoVan 他們的經驗為例,在產品還未上線的半年裡,光靠創辦人到處派傳單,上線後居然一舉拿下大量的司機而殺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發傳單期間傳統寡頭們居然一直視而不見疏於防備!相對而言國內經過幾這年的衝擊,面對互聯網顛覆能力而危機感全無的傳統行業對手恐怕已成稀有物種。
對O2O 類創業來說,由於線下體驗部分一般對準非數字化的社區生活,所以如何引爆主流媒體報導也是一個重要命題。在網民平均年齡較高,自媒體文化不濃的地區,主流媒體(包括門戶網站)仍然是強大的信息獲取管道,香港就是一個絕佳例子。但出乎意料的是,要獲得傳統主流媒體的注意門檻往往比比國內低的多。以GoGoVan 為例,創辦人Steven 做了沒多久就被記者找上門尋求報導,此後Steven 突然發現各大報章爭相要採訪這位初出茅蘆的年輕人,搞得應接不暇。此事發生在幾個月前打車軟件熱潮再起之前,各位不禁要問在最近巨頭參入之前,打車應用報導熱潮早已沉寂一時的當時,究竟小小的電召貨車應用到底有何能耐能引起本地報導風潮?據聞是因為記者風聞GoGoVan 發展神速,一下搶去傳統電召電台大量市場份額,並且帶起一股跟風創業熱潮而起。加上創業人出身屌絲,非常符合媒體寵兒的要求。讓我們看看媒體報導的GoGoVan 的數據,上線3 個月已搶占市場的20-30%(但其實平均每日就是4000 多個訂單),用戶和訂單增速連續每月平均超過100%( 成功的地域startup 數據但絕不算驚天動地,起碼國內主流媒體肯定不屑一顧。)。同樣的數據,同樣的年輕屌絲靠互聯網逆襲故事,在香港和台灣還有很大的新聞性,但在國內要取得早已麻木的媒體聚焦真是談何容易!更不用說現在我們天天看到的嘀嘀和快的大戰的報導上全是那些動輒千萬上億震撼眼球的數字了。有時候對比國內互聯網創業文章和香港主流報章的報導發現頗有點時光倒後鏡的感覺(最新的例子是國內群雄都在佈局互聯網電視的時候,香港最有創業的港視公司還在苦苦為爭取傳統電視牌照奮鬥)。這一點提醒我們,國內互聯網多年來對唯快不破的追求早已在速度賽上拋離周邊地區。甚至覺得在國內O2O 競爭環境日益慘酷的大環境下,那些失去先機的創業者都可以考慮撤退來港一試捲土重來。
風投缺位但金融中間人素質較高
毋庸置疑風投缺位是香港創新經濟的一大短板。但個人發現香港其實不缺創業者被收購的例子。對趕上大潮的創業模式和混出點名堂的創業者來講,一般都不愁沒有買家。投資者的類別也會比較寬,從外企,同業,其他實體經濟投資者都有(當然跟金額小也有關係,畢竟非互聯網大拿是不會像BAT 那樣出手的)。著名的OpenRice 網站多次易主,當年的YouBuyIBuy 成立後迅速賣盤給Groupon 都是例子。甚至一些較冷門的像aNobii 一樣的閱讀分享網站都可以被HMV 那樣的大集團以天價瞄上。個人的猜測是因為雖然風投不多,但香港可以來回奔走搭線的年輕金融中介人非常多。這得跟2005 年後每年大批大陸海歸蜂擁進入歐美投行有關(本地人甚至有把中環戲稱「租界」的),很多人轉型為各種資本中介人。這對沒有金融經驗的技術型創業者特別利好,因為沒什麼比搞融資更耗神的了,這一點Paul Graham 一再提及。想想不用墊資就有高盛出身的海歸幫你跑融資是多爽的一回事。這絕不是忽悠,純是金融人才供過於求。回到GoGoVan 的例子,原來跟金融不沾邊的創辦人很快就迎來前Orch-Ziff(知名對沖基金)合夥人的加盟。
挾外資反攻國內市場?
撫心自問我對那句「香港互聯網人其實不了解內地,也沒那麼了解國外」也只能黯然輕嘆。然而這句評語的另一面,卻也是在提醒我們世人眼中香港依然是那個國內和海外市場的最佳接點。想起歷年來每次隨團考察國內互聯網企業,發現會議後洋人基金經理普遍在私下交換意見時對國內公司發表的數據表示滿腹狐疑(往往與國人分析師形成強烈對比),甚至冷嘲熱諷。由於國內市場良莠不齊,經常出現遭人詬病,造成外人總是瓜田李下的成見。反而香港團隊的數據增速雖然小,但恰恰契合外國企業家眼中認定數字水分必然較小的先入觀。可別小看這一層額外的信息交易成本負擔,往往導致談判破局的結果的都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因素。見諸以上種種因素,我們可以如此推論,既然香港市場O2O 打入機會處處,傳統業界又疏於防範,博取媒體聚焦難度又遠比內地低,最後還有靠近那些整天憧憬以香港作大陸市場跳板的外資企業(或是本地管理層說服遠涉重洋的老闆砸錢去憧憬…)的地利,有國內市場經驗但輸在投資熱者人脈的團隊事實上可以考慮借道香港取得資金反攻大陸的戰略。這種策略以前在PC 互聯網(基本上就禁止外資參與),或純網絡平台(只能是國內贏家盡取)上均不可行,但是在移動端O2O 模式上要佔據細分地域市場就變成可行了(三中全會決議對外資鬆綁的分野如服務、教育、醫療、文化等正巧全是O2O 的細分領域)。只要團隊夥拍合適的香港創業者克服一些本地元素,火速攻下本地小市場的勝算要比在國內日益紅海的市場與大象群狼共舞簡單太多。配合媒體的曝光蜜月期迅速招徠一眾名牌投行的海歸們幫忙穿針引線,以創辦團隊在香港奇貨可居的國內背景和經驗,說服外資收購股份遍為其為進攻大陸市場的先頭部隊不是什麼癡人說夢。一旦拿到外援的話,面對對手再怎麼燒錢競爭最起碼還有彈藥守住國內市場的入場票。在BAT 把加速整合O2O 生態的今天,不失為獨樹一幟的策略選項。
原文:無謂君@36Kr 圖片:chrissylong cc licensed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提高警覺辨別真假客服(林國誠)
近期有不法之徒瞄準每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電訊服務進行詐騙活動。有報道指出,不少市民成了假冒電訊商客戶服務主任的行騙目標。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
-
消費電子添醫療功能意義重大(黃岳永)
早前新推出AirPods Pro 2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可作為非處方助聽器,潮流產品發展至醫學級別的應用,不再只是「用途廣泛」四字可簡單概括,而是意味着醫療健康產品市場的革命。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
-
AI新定義|開放原碼促進會 制定開源AI標準
不少科技巨企盼在市場搶佔一席位,近年推出自家人工智能(AI)開源大模型。開放原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近日公布「開源AI定義」,為開源AI大模型制定全新標準。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
-
童年回憶|任天堂經典遊戲音樂重溫
任天堂宣布為香港區在內的Switch Online付費會員,推出Nintendo Music流動應用程式,讓蘋果iOS及谷歌Android平台的手機用戶,隨時重溫任天堂過去數十年的經典遊戲原聲音樂。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
-
晶片大戰|蘋果M4 Max晶片 較英特爾快1.5倍
蘋果公司周三發布新版MacBook Pro手提電腦,首次介紹專為Apple Intelligence設計的新一代晶片M4 Max。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
-
實現未來科學|Atlas人形機械人全自主執貨
美國機械人初創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最近發布影片,介紹旗下Atlas人型機械人最新突破,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視覺模型支持下,機械人在模擬工廠環境中,可以完全自主執行任務。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
-
科大AI快速測乳癌 涵蓋30多種疾病
香港科技大學最近透過其人工智能(AI)運算設施,以大量數據結合機器學習訓練,研發四大嶄新的AI醫學診斷系統,包括通才、放射學、病理學等基礎模型,以及「可解釋的人工智能」,為多達30種癌症及疾病提供診斷和預後評估。
- Posted November 1,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