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緊要得過「食飯」(林日彥)
香港人為三餐一宿究竟可以有幾盡?有些人會無止境地工作、無止境地OT,甚至會無止境地出賣靈魂!這裏我是指有些人,大家毋須對號入座。而很多人最愛掛在口邊的一句金句是:「唔使搵食呀!」
林日彥不敢離地說搵食唔重要,因為我深知很多香港人仍然活在那種手停口停的水深火熱環境之中,香港堅尼系數之高,我怕講出來也被人笑,被譽為國際大都會,卻有人在過着極之貧窮的生活,而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隨着QE及高通脹壓力,更為明顯。
搵食概念南轅北轍
然而,在不同的香港人眼中,這個「搵食」概念卻原來可以南轅北轍,當基層家庭不知為何等了3年又3年卻仍未獲分配公屋,隨時賺那一個月一萬元的薪水,交掉5000大元作劏房租金後,剩下5000大元便是一家三口過一個月的飯錢、交通費兼醫療支出。這種個案,在香港社會真的不少,對他們來說,「搵食」變成了生存的基本要素!
與此同時,卻有些人連自己銀行戶口有幾多個零頭也數不清,但同樣地拚命「搵食」。對這些人來說,這種「搵食」概念,可能是今晚去Caprice食飯好還是去Amber食飯好?
香港人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忙忙忙,目的只為了「搵食」。還記得兩個月前在這裏寫過一篇文章,提出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所創立的「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需求層次理論)」【圖】。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個三角形,由最底層的基本「生理」層、到尋找「安全」層、到追求「隸屬」與「愛」、再到「自尊」、到最後我們都渴望能夠得到一種「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層面。
我相信有些人的「搵食」概念的確如最基本的「生理」層,但有些人的「搵食」概念卻不知應該屬於哪個階段。對不同的人來說,可能對每個階段的定義都不一樣,亦有不同的闊度與深度。與此同時, 這套人生哲學究竟是否一定要循序漸進?還是可以越級而上?這亦是為何社會上會出現人生百態。
活出意義人生三角
林日彥最近兩個月對於「搵食」這個概念的感受尤其多,亦覺弔詭。我知道「搵食」對香港人來說真的很重要,我不會天真的否認;包括自己在內,努力讀書、努力工作、努力充實自己,目的就是希望自己在溫飽之餘,更能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三角形。
然而,在過去一個月,我在不同場合聽得很多的,卻是有些人用唔鹹唔淡的廣東話在振臂高呼「撐食飯」,然後又聽見一些彷彿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同樣高呼「撐食飯」,食飯大過天,所以很多人「撐食飯」,但我不知道那些香港人或所謂的「香港人」,還有一群為了「搵食」而無法關心理會「食飯」究竟是什麼一回事的香港人,大家今天可有消化不良之感?甚至啃到上心口的感覺?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