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機會就像巴士,去了還會來」
本文作者Priscilla Chan為Speakers Connect 創辦人,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記得創業初期,對一切大小「機會」,都甘之如飴。企劃的時間太倉猝,各項條件都不成熟?依然不眠不休企圖用努力搭夠。潛在客戶不斷壓價、計劃書交了一百幾十稿仍然不落實?不斷催眠自己顧客應該是對的、這個過程也是必經的。合作單位只問收穫不願付出?因為我們是新公司,仍然百般遷就但求成事⋯⋯
然後,我漸漸發現,時間充裕的企劃,縱使規模較細,效果都比急就章的好得多;合理、有商有量的客戶、合作夥伴,遠比刁難的多,也更加容易成事。把時間心力都放在難纏的人和事身上,反而會忽略了好的人緣和機會。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re like buses, there’s always another one coming.
~ Richard Branson
當年讀 Richard Branson 的傳記 “Losing My Virginity”, 印象尤深的就是這一句。創業幾年,虧吃了幾個,板撞過不少,對這番說話,有更深刻的體會。慢慢地,人逐漸變得比較隨心。待人處事做生意,我會努力,但不強求。不能互相信任的,不做;關係不對等不被尊重的,不勉強;價值觀南轅北轍的,放開比較好 。
正當我以為自己的直覺已經訓練得不錯的時候,還是滑鐵盧了。就在幾個月前的一個宣傳計劃中,接受了一個出爾反爾的合作夥伴的參與,結果功敗垂成,企劃的成績因而強差人意,細節又不方便向他人透露,啞子食黃蓮,後悔不已。後來跟明白底蘊的朋友談起,她問我當時的第一個感覺如何?
“I should have said no.” 我說。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番說話,大意是 “I do not need to worry about my best interest, because I know you will take care of mine, and vice versa.”
有些人傾向相信這世界是競爭性的,你多了,他便少了;另外有些人傾向相信這世界是合作性的,大家互相照顧,彼此都會得益。(提自己)找夥伴,找後者。
圖: Pinterest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