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大初創LPC|3D建築繪圖技術 結合AI提升消防安全

By on April 29,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早前佐敦華豐大廈、油麻地金華大廈先後起火,社會不禁關注舊式建築的消防隱患。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孵化的建築訊息模擬(BIM)初創Llewellyn & Partners Co.(LPC),近期與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合作,利用3D建築繪圖技術,為區內一幢樓齡逾60年的「三無大廈」(無業主立案法團,無任何形式居民組織,無聘用物業管理公司),製作立體樓宇圖則。

鄧進明(右)稱,在教學的同時,擠出時間、找到好團隊及合作夥伴,是自己創業的大難題;旁為徐熙瑜。(黃俊耀攝)

掃描約一小時 三無大廈適用

LPC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鄧進明指出,公司自研智慧城市平台SuperApp,內置人工智能(AI)驅動的系統AutoCDE,能自動分析消防喉的最佳擺放位置,並顯示在建築3D圖紙中。此舉有助加快政府審批消防圖則流程,或可供全港超過3000幢三無大廈參考。

鄧進明介紹,在油尖旺案例中,就採用個人穿戴式儀器及手機操作,掃描整幢大廈歷時不到一小時。至於數據後續處理時間,大約花費一個上午。鄧進明強調,LPC的技術優勢在於,後端分析所用的AI技術,以及數據標準化。因此掃描建築時,可因應場景大小揀選相應儀器,小到手機、大到航拍機,其所收集數據均能用於繪製3D圖紙。

LPC董事徐熙瑜補充,3D圖紙能清晰展示大廈中消防喉位置及喉管長度。其質素獲政府機構好評之餘,其他地區的民政事務處亦有興趣。鄧進明表示,消防安全問題長期存在,相信科技有助提升救援效率,減少人命傷亡。

鄧進明提到,回顧建築業過去10年,堪稱全球數碼化程度最低的行業。不過政府早前已規定,預算超過3000萬港元的政府基本工程項目,其設計及建造必須採用BIM技術,證明有意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

自動把2D圖轉為3D模型

現時發展商起新樓,採用BIM技術展示樓宇的「生命歷程」相對簡單;但對於樓齡長的舊建築而言,圖紙基本上都是手繪平面圖。鄧進明介紹,AutoCDE當中的AI技術,還可以自動識別數據類型,把2D圖紙轉為3D模型。

AutoCDE之中的「CDE」,指的是Common Data Environment(通用數據環境)。這一概念可簡單理解為,把與工程有關的數據儲存在同一平台中,供有份從事項目的參與者查看,瀏覽權限亦因應個人身份而調整。

以個人穿戴式儀器掃描整幢大廈,歷時不到一小時。(黃俊耀攝)

鄧進明表示,CDE類型平台的核心數據來源是BIM,它需要符合ISO 19650標準,方能為平台打下堅實基礎、讓AI提供精準答案。但由於行業當中涉及各類標準,如何整合標準、應用標準,是一大難題。

他進一步解釋,SuperApp平台除了符合ISO 19650環境外,更符合碳排放管理標準ISO 14064及智慧城市標準ISO 37106,有助解決行業標準化難題。除了樓宇結構,亦涵蓋「組裝合成」建築法(MiC)、消防、能源及碳管理等,未來亦有望拓展到智慧旅遊領域。

採訪、撰文:周泳彤

相關文章:

LPC一站式管理 建築界罕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